高热量低营养的山竹真相丨每日话题_果肉_含量_果实
山竹被誉为“果中皇后”,它拥有紫色的外皮,白嫩的果肉。入嘴后饱满多汁,柔软香甜,还带有独特的香气。
山竹的价格不算便宜,除了好吃,它有没有什么值得吃的营养?本文来说说山竹。
山竹的营养怎么样?山竹是亚洲山竹树的果实,也叫倒捻子、凤果、莽吉柿。山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,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水果,主要分布于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。
1919年我国台湾首先引种山竹,而后东南沿海省份相继进行栽培,目前在我国海南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和云南也有种植。海南山竹的果熟期一般为6~7月,泰国的果熟期一般为8~9月。山竹的果肉不仅能鲜食,还能制成罐头、果酱、蜜饯、果冻、果汁、糖葫芦等。
山竹果实具有皮革般的深紫色外皮,厚度约为0.8~1.1厘米,占果实重量的52%~68%;果肉呈白色或白色半透明,为可食部分,占整个果实的25%~45%。
至于山竹的营养,在水果中并不算突出。
它的膳食纤维含量只有0.4克/100克,比不上我们常吃的苹果和橙子;维生素C含量只有1.2毫克/100克,仅为橙子的1/30;钾含量为48毫克/100克,不及香蕉的1/5。
展开剩余68%山竹的热量不低,为72千卡/100克,和荔枝不相上下,比我们日常吃的苹果、葡萄、橙子、桃子、杨梅、草莓等都要高,更是甜瓜的近3倍。山竹的糖含量同样不低,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18克/100克,比杨梅、甜瓜、柠檬都高。
挑选好山竹,要看这些购买山竹时,要看看它的“屁屁”,挑选瓣数多的。除了看山竹“屁屁”的瓣数外,建议做到以下3点:
1.看外观
挑选果柄和萼片颜色比较绿,并且果壳颜色为紫红色的山竹,这样的说明还比较新鲜。如果萼片发黑、果壳呈棕褐色就是不怎么新鲜了。
2.捏一捏
虽然山竹的“脸皮”比较厚,但并不是坚硬的。新鲜的山竹果壳其实是较软的,捏一捏会有弹性,可自行恢复。如果山竹的果壳很硬,捏不动,那就是不新鲜了。
3.看大小
《GB/T41625-2022山竹质量等级》中将山竹分为3个等级,包括大果(L)、中果(M)、小果(S),其中大果单果重量>100克、中果为75~100克、小果为50~75克。
在市面上,商家把山竹按照大小、品质、重量分为不同的等级,包括:2A是小果;3A、4A是中果;5A、6A是大果,这个级别没有严格的定义,数字越大品质越好。
如果按照100千卡来折算,6A级别的大山竹(每个约100g重,可食部约25g)每天能吃 5~6 个,3A级别的中小山竹(每个约65g重,可食部约16g)能吃8~9个。
正处于控制体重和减肥阶段的小伙伴,一定要减量食用。
山竹怎么贮藏?山竹虽然属于热带水果,但买回来的山竹还是建议放进冰箱(4℃左右)冷藏保存,但别存放太久,最好一周内吃完。
这是因为山竹采摘后极易出现果壳木质化和褐变,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,果壳和果肉会发生变化,持续代谢消耗营养物质,品质逐渐劣变。
如果果肉只是变透明了还是可以吃的,但如果变黄了就别吃了。有些山竹果壳上会有黄色的点,这属于正常现象,是藤黄属植物的特性,为植物表面被划破后流出的树脂,凝固后变成了黄色。
山竹口感软甜滑嫩,汁水丰富,是夏季不可错过的美味。需要提醒的是,山竹热量高、糖含量不低,除了要控制好吃的量之外,每次吃完山竹也得漱漱口。
综合 科普中国 广东疾控
发布于:河南省